跳到主要内容

004 中阿含經 第三誦

第三誦。名念,有二品,三十五經,如表:

品目卷次经名别译
大品第一29柔軟經第一
龍象經第二
説處經第三
説無常經第四
請請經第五
瞻波經第六佛説瞻波比丘經
沙門二十億經第七
八難經第八
貧窮經第九
30行欲經第十佛説伏婬經
福田經第十一
優婆塞經第十二
怨家經第十三
教曇彌經第十四
降魔經第十五佛説魔嬈亂經 弊魔試目連經
31賴吒惒羅經第十六佛説賴吒和羅經 佛説護國經
32優婆離經第十七
33釋問經第十八佛説帝釋所問經
善生經第十九
34商人求財經第二十
世間經第二十一
福經第二十二
止息道經第二十三
至邊經第二十四
喻經第二十五
梵志品第二35雨勢經第一
傷歌羅經第二
算數目犍連經第三佛説數經
36瞿默目犍連經第四
象跡喻經第五
聞德經第六
何苦經第七
37何欲經第八
鬱瘦歌羅經第九
阿攝和經第十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

大品第一

(有二十五經,五萬多字。)

柔軟經第一

(七百餘字)

佛自説在家爲太子時,種種受用,極其柔軟;但爲老病死而出家。

龍象經第二

(七百餘字)

佛説唯佛爲大龍,烏陀夷因作頌讚。

説處經第三

(七百餘字)

比丘有三説處,謂三世有。又以二種四處觀人。知可共説不可共説。

説無常經第四

(四百餘字)

謂觀五陰無常,得證果。

請請經第五

(一千多字)

佛因説戒時,唱言:「我是後邊身;汝等真法子,身口意清浄,無枝亦無葉。」舍梨子因作頌讚。(題云「請請」者,如經云:「爾時世尊月十五日説從解脱相請請時」,則此「請請」似「清浄」義,未知是否?)

瞻波經第六

(一千三百餘字)

説戒時,有犯戒者,佛默不説,目連牽犯戒者出,佛種種訶犯戒之罪。(與初誦之未曾有法品第四瞻波經第六大同;唯彼説八種海喻,此説犯戒之罪爲異。)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瞻波比丘經〕 

一卷,一千三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六二),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釋法炬譯。

沙門二十億經第七

(一千七百餘字)

二十億比丘精進而不證果,心生退悔;佛爲説彈琴喻,遂盡諸漏,向佛善説所證之義。

八難經第八

(一千多字)

謂學道有八難(即三塗等。謂佛出世時,彼人生八難中,不得值佛),唯有一不難(謂佛出世時,得值佛者)。

貧窮經第九

(一千多字)

以無善法財喻貧窮,以惡行喻舉貸,以覆藏喻長息,以梵行所知爲責索,以頻生三惡念爲數往求索,以墮惡道喻被收縛。

行欲經第十

(一千二百餘字)

爲給孤居士説十種行欲人—非法三,法非法三,如法四。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伏婬經〕 

一卷,一千一百多字。大藏第一册(八六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釋法炬譯。

爲阿那邠祁居士分别求財及受用勝劣不同,題名伏婬者: 非法求財,蕩然無禮之謂婬。與行欲經同本。

福田經第十一

(二百餘字)

爲給孤居士説二種福田,謂十八學人,九無學人。

優婆塞經第十二

(一千五百餘字)

佛説優婆塞善護五戒及念佛法僧戒,必得證果。

怨家經第十三

(一千一百餘字)

謂瞋恚是怨家,妨人七事: 一、 妨好色,二、 妨安眠,三、 妨得利,四、 妨友朋,五、 妨名稱,六、 妨大富,七、 妨生善處。

教曇彌經第十四

(二千四百餘字)

曇彌駡責比丘,比丘皆去,諸優婆塞乃逐曇彌。佛爲曇彌説樹神喻,令彼住沙門法。

降魔經第十五

(三千二百餘字)

魔入目連腹中,目連唤出,爲説「昔日波旬擾佛弟子招大苦報,汝即我甥」事,魔乃怖而降伏。

别譯二種

⑴ 〔 佛説魔嬈亂經〕 

一卷,三千三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六四),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失譯人名。

⑵ 〔 弊魔試目連經〕 

一卷,二千三百多字。大藏第一册(八六七),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吴·支謙譯。

右二經皆與降魔經同本。

賴吒惒羅經第十六

(六千七百餘字)

賴吒惒羅居士子,聞佛説法,發心出家,父母不許,卧地不食,許已方起,出家證果。後還父家,不被財色所動,爲父母説法。次爲拘羅婆王説信如來所説四事故出家: 一、 此世無可依恃,二、 必趨老,三、 必無常,四、 無厭足。

别譯二種

⑴ 〔 佛説賴吒和羅經〕 

一卷,四千六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六八),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吴·支謙譯。

⑵ 〔 佛説護國經〕 

一卷,三千八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七二),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法賢譯。

佛從俱盧城至覩盧聚落。護國長者子,願樂出家,父母不許,絶食苦求,既出家已,十夏依佛,乃還本處,住樹下,爲俱盧大王説法,令皈依三寶。與賴吒惒羅經同本。

優婆離經第十七

(六千二百餘字)

苦行尼犍與佛論議,立身罰最重,佛立意業最重;優婆離居士,從尼犍處,欲來難佛,反受佛化,證果斷邪,不聽尼犍入門。

釋問經第十八

(七千三百餘字)

天王釋先遣五結樂子以琴歌見佛,次來問法,佛爲説: 因思有念,因念有欲,因欲有愛不愛,因愛不愛有慳嫉結,生大苦陰。及説八正道、護六根等。天王證初果,發願來生出家。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帝釋所問經〕 

一卷,五千四百多字。大藏第一册(二四六),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法賢譯。

善生經第十九

(四千二百餘字)

善生居士奉父遺命,敬禮六万。佛爲説離四惡業,四惡行,六非道,四似親;應知四善親,及内法六方: 謂東方爲父母,南爲師尊,西爲妻子,北爲婢使,下爲友臣,上爲沙門梵志。(此與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同。别譯有: 後漢·安世高譯之尸迦羅越六方禮經,西晉·支法度譯之善生子經,俱見前長含經。)

商人求財經第二十

(四千二百餘字)

先説往古商人入海墮羅刹國,乃至乘天馬時,若稍念男女情愛,即便墮落。次正説比丘若計根塵陰界是我者,必皆被害。

世間經第二十一

(三百餘字)

明如來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自覺覺他,從成道至涅槃,所説皆實。

福經第二十二

(一千一百餘字)

明往昔七年行慈福報,勸人修福。

息止道經第二十三

(三百餘字)

謂初學比丘,常應念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鎖相、除欲恚病。

至邊經第二十四

(四百餘字)

謂欲盡苦,甘行乞食,而復不修沙門法行,如墨浣墨,如血除血,從冥入冥。(題云「至邊」者,經云:「於生活中,下極至邊,謂行乞食」。)

喻經第二十五

(七百餘字) 謂無量善法,以不放逸爲本。如地,如沈水,栴檀、青蓮、須摩、象迹、師王,乃至如如來等。

梵志品第二

(有十經,二萬五千餘字)

雨勢經第一

(三千多字)

未生怨王遣雨勢大臣問佛跋耆國事,佛爲説彼國行七不衰法,必當得勝。大臣去後,因爲比丘説七種七不衰法,及説六慰勞法。(大同長含遊行經初段)。

傷歌羅經第二

(二千二百餘字)

傷歌羅摩納,始謂: 作齋行、無量福跡,學道行、一福跡。阿難三問而屈服之。佛爲説三輪示現法,摩納皈信。(示現法: 如意足、占念、教訓。)

算數目犍連經第三

(二千三百餘字)

算數目犍連梵志以堂及算法爲喻,問佛法中次第,佛爲分别説之。次問何緣有得究竟不得究竟者,佛爲説問路之喻。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數經〕 

一卷,二千多字。大藏第一册(八七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釋法炬譯。

瞿默目犍連經第四

(三千一百餘字)

佛涅槃後,阿難往瞿默目犍連田作人所,彼問: 可有比丘與佛等者?適遇雨勢大臣來到,重復問之。阿難答以無有此人。次説有法可依,及有十德可敬。又説訶貪等四伺,讚四禪四伺。雨勢去後,又答三種解脱無有勝如。(十德: 持戒、多聞、作善知識、樂作遠離、樂宴坐、知足、正念、精進、修慧、漏盡。四伺: 貪、瞋、睡、疑。三脱: 如來、慧、羅漢。)

象跡喻經第五

(二千九百餘字)

異學卑盧,爲生聞梵志説象跡喻以讚於佛;生聞見佛,佛爲具足説此法喻,謂出家、護根、除蓋,成四禪,證無漏,方爲極大象跡。

聞德經第六

(一千六百多字)

爲生聞説博聞誦習差别功德,謂從捨家乃至證滅。

何苦經第七

(一千四百餘字)

答生聞所問在家出家苦樂之事,及答饒益天人法,觀善惡知識如黑白月。

何欲經第八

(四百餘字)

生聞梵志問刹利、居士、婦人、偷劫、梵志、沙門,各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訖,佛一一答之。

欲得行于所立依于讫于
刹利财物智 慧以 刀人 民自 在
居士財 物智 慧技 術作 業作業竟
妇人男 子嚴 飾兒 子無 對自 在
偷劫不與取隱藏處以 刀闇 算不 見
梵志經 書齋 戒梵 天
沙门真 諦無 處涅 槃

鬱痩歌羅經第九

(三千五百餘字)

鬱瘦歌羅梵志向佛説四種奉事,及四種自有財物。佛展轉破之。謂如強與他肉而取其直。次正作虚空、慈心、洗浴、取火等喻,明四姓平等。

阿攝惒經第十

(四千四百餘字)

諸梵志自恃其種獨浄,遣阿攝惒與佛辯之,佛亦爲説虚空乃至取火等喻。又説父母驢馬等喻以屈之。

别譯一種

⑴ 〔 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 

一卷,二千九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七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東晉·竺曇無蘭譯。與阿攝惒經同。